專欄

權證「對沖策略」降投資組合風險

衍生產品普遍被視為短線操作工具,不會長期持有,買賣認沽證的心理包袱較小,較容易捕捉理想的出入市價位。

【世說權證】權證「對沖策略」降投資組合風險

權證買賣除了有以小控大,只買單一方向(升或跌)賺取回報的策略外,在投資組合中也有獨特的角色。權證投資可以為手上持股進行對沖,以達到為整個投資組合管理風險,在減低風險的同時仍然能在投資中獲利,這比起只做單向買賣正股更穩健。

減低投資組合波動性

單向買賣正股,判斷正確獲利固然豐厚;但如果判斷錯誤,損失亦會比沒有進行「對沖」的大。如果我們在投資組合中加入認沽證,就能產生對沖效果。若正股價格下跌,正股錄得虧損,但認沽證的利潤則可彌補損失;不過,倘正股價格上升,正股帶來利潤,認沽證將錄得損失,抵銷了正股帶來的利潤。

理論上,買入認沽證的數量在經過兌換後要與持有正股的數量一樣,才能做到完全的對沖,換算的公式如下:

認沽證數量 = (正股股數÷對沖值(%))× 換股比率 

舉個例子,假設正股H現價200元,相關認沽證乙現價0.16元,對沖值60%,換股比率為100份權證兌換1份正股。投資者買入500股正股H,涉資100,000元。如果投資者想對沖風險,同時買入認沽證乙,按上述公式換算,便需買入(500 ÷ 60%)× 100 = 約83,333份。如果該證以每手10,000份來交易,投資者可買83,000份來進行對沖。

幾日後,正股H下跌了3%至194元,如果沒有買入認沽證對沖,正股虧損[(194 – 200)× 500]= -3,000元;但如果買入了認沽證乙作對沖,因正股H下跌,認沽證乙價格上升了20%至1.95元,利潤為[(0.195 – 0.16)× 83000]= 2,905元。「對沖策略」為整個投資組合減少損失至(-3000 + 2905)=-100元。

相反,如果同期正股H上升了3%至206元,如果沒有買入認沽證對沖,從正股可賺[(206 – 200)× 500]= 3,000元;如果做了對沖,認沽證乙跌至0.125元,虧損[(0.125 – 0.16)× 83000]= -2,905元。減去認沽證的損失,整個投資組合差不多持平(3000 - 2905)= 95元。

付出保費 換取保障

以上例子並未計及手續費等交易成本。上述例子是假設進行完全對沖,風險降至近乎零,但回報率亦會近乎零。較常用的策略是適量調節認沽證數量,令整個投資組合的波動性會有所降低的同時,仍可保有部份回報。「對沖策略」適合打算長期持有正股的投資者(例如持有正股收取股息、沽出後擔心中長線難以重新尋找理想買入位入市),只希望在短期跌市中減低整個組合的風險。當然,這套策略涉及投資者的個人判斷,在跌市中能發揮「保險」一樣的功能,減少損失;若看錯市,認沽證的投資額就當是繳付「保費」,買個安心。

買賣長線持有正股 心理壓力大

花無百日紅,股市有起有落,但具有長線投資價值的股份,不應因為股市的短期上落而頻密買賣。投資者當然希望高沽低揸,捕捉短期高位沽貨後,遇上股市調整再於低位買回;但要實行又談何容易?投資者往往於低位未敢入市撈貨,反過來股價愈升愈追。另一種情況是,股份中長線走勢一浪高於一浪,即使遇上調整股價下跌,低位仍然比上次的低位高,投資者既要克服以高於上次買入位的價格買回正股,同時又擔心如果未能及時買回股份,隨時錯過以後的大升浪。由此可見,要為長線持有的股份作出買賣決定,投資者要承受很大心理壓力。

面對以上的情況,長線投資者眼見短期調整浪淹至,正股實在捨不得沽出,這時便可以考慮買入少量認沽證或熊證對沖風險。一來動用的資金較少,二來衍生產品普遍被視為短線操作工具,不會長期持有,買賣認沽證的心理包袱較小,較容易捕捉理想的出入市價位。

只對沖部分正股

上面提到的公式是用以對沖手上全部正股,可以稍作變化,只對沖部分正股,來減少短期調整帶來的損失,例如只對沖持股的1/3或1/4。這樣的部署更接近「買保險」的意義,認沽證的投資額充當是保費,倘短期調整出現,認沽證的利潤可以彌補部分正股下跌所造成的損失;倘正股不跌反升,投資者可繼續獲得正股的利潤,最差情況是輸掉投資認沽證的所有本金(保費)。

投資者要自行作出兩個判斷,一是對調整市的預期,理論上在調整市即將出現才買入認沽證效果最理想。二是對沖多少正股,這視乎你對第一個判斷有多大信心,如果認為調整出現的機會很大,當然可考慮買入較多份數的認沽證,以對沖大部分甚至全部正股;如果對調整市的出現沒有把握,則不妨只對沖部分正股,既可得到保障,又不會因看錯市時被認沽證的損失蠶食掉大部分正股的利潤。

 

 

重要風險通知

本結構性產品並無抵押品。

結構性產品之價格一般可急升亦可急跌,有可能損失結構性產品之全部或重大部分購買價,閣下對此應有所準備。

閣下投資前應了解產品風險,如有需要應諮詢專業建議。